五谷杂粮能卖钱,瓜果蔬菜能卖钱,煤铁石木能卖钱,“不能吃、不能喝、不能穿”的景色,也能卖钱?靠景色也能脱贫致富?个别村民乃至村干部,你和他磨破嘴、跑细腿,他也不会相信。
景色能不能卖钱,答案是肯定的。远的咱不说,太遥远,咱够不到边,说服力不强。咱就拿近处的说吧。平定县岔口乡主铺掌村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,近年来,借助旅游产业让村民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盂县梁家寨乡猫铺新村,借助景色让村民坐收“黄金”。郊区旧街乡的南沟村,靠“秀色”找来了“好女婿”。10月17日出版的《阳泉日报》上发表的《贫困村借“景”增收》,公布出的这些信息,犹如一粒粒种子,有眼光的村干部,应该在心中“孵化”一下这些信息,琢磨琢磨咱村能不能吃上这碗“借‘景’增收”的旅游饭。
其实,我对农村工作还是多少了解一点的。农村干部普遍存在自己熟视无睹的景色,别人也不会感兴趣的心态。你和他一说打造视觉经济,他就倒苦水:这穷乡僻壤的,没有人投资呀!这兔子也不拉屎的地方,没有游客会来呀!总之是困难一大堆,走了太阳来了月亮,几天几夜也说不完。他们的眼里全是困难,偏偏忽视了大自然无偿给了的,投资几千亿元也打造不出来的好山好水佳资源。
说到这里,估计终于有人能逮住我的软肋了。陋岩,那你说说俺村有啥好景色,能论斤论两卖个好价钱?我不和你抬杠。我不说咱村有或者没有旅游资源,我只想问:你的眼里和心里有没有旅游资源?我一直非常纳闷,河北省平山县和咱阳泉的山水一脉相承,为啥人家就能打造成三步一景,连咱阳泉的游客都“哗啦哗啦”往平山流?论山,太行山的精华咱比人家多;论水,滹沱河的姿色咱比人家娇;论历史,咱的史册比人家厚;论地理,咱阳泉的位置不比人家差。但是为啥人家就能以西柏坡、天桂山、驼梁山、白鹿温泉等资源,打造出4A级景区11家、5A级景区1家、星级酒店14家的旅游资源,带动了视觉经济的发展呢?
我建议,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组织村干部去平山县考察考察,看一看,比一比,想一想,说一说,差距到底在哪里?看明白了,想通了,可能就会找见对症下药的良方了。
乡村干部这边看,秀美景色能卖钱。“借景吸金”好思路,落到实处金饭碗。(陋 岩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