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阳泉日报》报道,我市特色产业助力扶贫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。
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。脱贫,需要“输血”。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大家庭,近帮远,富帮穷,发达帮落后,城镇帮山村,先富帮后富,这是必不可少的,也是卓有成效的。但拨钱捐物只能救急,解一时之困。脱贫,更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,靠内生动力,不能光指望别人“输血”,更要自己“造血”,血液源源不断,自身才会强壮起来。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,产业扶贫就是“造血”之举。
平定县的艾草、连翘、鹅蛋产业,盂县的畜牧、光伏、种植产业,郊区的“一主六辅”,都本着治本和长久的思维,扎根于当地,吸纳贫困户参与,从立项、生产、经营、销售、分红一条龙服务,全面提升了贫困村的“造血”功能。“一村一品一主体”、因地制宜、精准发力、抱团取暖、连片发展、土地流转、股份合作、生产托管、劳务培训,都是实实在在的“造血”措施,惠及每一位贫困群众。经过几年的持续奋斗,这些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“摇钱树”、农民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“造血”,让农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让农民收获到实实在在的幸福。(李荣福)
|